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作品成就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康海作品成就

康海作品成就

查看康海全诗

《中山狼》  康海的出名,主要因为他写过一部杂剧《中山狼》。《中山狼》杂剧是根据明人马中锡的寓言体小说《中山狼传》改编而成,四折,写东郭先生冒险救子中山狼,使它逃过了赵简子的猎杀。中山狼脱险后,恩将仇报,反欲吃掉东郭先生。东郭先生大恐,幸遇杖藜老人,将狼骗进书囊杀死。作品流露了对当政的统治集团人物的不满。第四折中杖藜老人说:“那世上负恩的好不多也!那负君的受了朝廷大俸大禄,不干得一些儿事,使着他的奸邪贪佞,误国殃民,把铁桶般的江山败坏不可收拾。”词锋显然是有所指的。旧传此剧为影射李梦阳负恩而作,明沈德符《顾曲杂言》说:“填词出才人余技,本游戏笔墨间耳,然亦有寓意讥讪者。如……康对山之《中山狼》,则指李崆峒。”此剧关目曲致,曲文自然朴质。剧中狼、老牛、老杏开腔说话,情态逼真,带有童话色彩。前人称此剧“独摅澹宕,一洗绮靡,直掩金、元之长,而减郑、关之价矣。韵绝!快绝!”(沈泰《盛明杂剧》评语)誉之虽过,但此剧在明前期剧坛上确实是一部有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作品。王九思和康海在文学创作上是主张复古的,这也反映到其杂剧作品上,即基本延续元杂剧一角主唱的惯例,在曲词上也追摹元曲的风味。但剧作在内容上的新意和单折短剧的体式,也表现出明代杂剧的一些新变化。

《对山集》  康海的集子叫做《对山集》,共十卷。集中有许多记游的诗章,但是没有一首明确提到在扬州的经历。有一首《植树》诗云:“此日春气和,万木俱含秀。况我山林居,园列颇成就。”稍稍让人联想到扬州康山草堂。还有一首《怀金可卿》诗云:“珍味安能通俗口,广陵之散谁可传。”这是他唯一提到“广陵”的地方。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最大的根雕作品,叫做“流云槎”,据说是康海在扬州的遗物。“流云槎”用天然榆树根制成,形似紫云,可作卧榻,原藏于扬州康山。入清后先归江春,阮元购得后转赠麟庆,麟庆将它携回北京半亩园,其后人捐赠给故宫博物院。

散曲  康海的散曲,今存套数30余首、小令200余首,曲作的主要内容一是抒发其愤世嫉俗的情怀,如“真个是不精不细丑行藏,怪不得没头没脑受灾殃。从今后花底朝朝醉,人间事事忘。刚方,溪落了膺和滂;荒唐,周全了籍与康”(《雁儿落带过得胜令》)。表现了他自认为无辜遭殃的满腹牢骚,并夹杂着几分玩世不恭的幽默。二是倾吐其徜徉山水的闲情逸致,如《叨叨令》、《秋兴次渼陂韵》就着重表现了作者对“有时节望青山看绿水乘嘉树,有时节伴渔樵歌窈窕盟鸥鹭”生活的欣喜之情。他的散曲一般都写得豪放爽健。但有时过多的生造和堆砌词藻,是其缺点。

推荐古诗: 调张籍题李凝幽居寄蜀客别舍弟宗一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送沈子福之江东池州翠微亭(经年尘土满征衣)满江红(又捱过、几番秋色)梦秦氏赠言(三春过后诸芳尽)

推荐诗句: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莫莫高山深谷逶迤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著豪华尽成春梦,留下古今愁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暗室亏心  在暗中做见不得人的亏心事。
  • 按辔徐行  辔:马缰绳。轻轻按着缰绳,让马慢慢地走。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经之谈  不经:不合道理。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
  • 泛萍浮梗  浮动在水面的萍草和树根。比喻踪迹漂泊不定。
  • 暴内陵外  暴:残害;陵:同“凌”,侵犯,凌侮。对内残害百姓,对外欺压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