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讨厌读书,认为读书只是为了求生,学到一定程度,能混口饭吃也就够了。读书只为充颜面,出国是表示自己毕竟也留过洋。知学,乃是知道学问本身的重要性,既不是为吃饭,也不是为颜面,而是感到读书有助于对生命的拓展,理想的推行。这样才会学无止境,才是知学。知学之后还要有恒心和毅力,否则徒然知道学问重要,却无恒心去追求它,也是无用的。追求学问的最高境界是乐在其中,能从学问中得到趣味,那么即使不让你读,你也会偷偷地去读,恒心、毅力自是不待求而有了。
孔子在陈绝粮,子路很生气地去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的时候吗?”孔子回答说:“君子固然免不了有穷的时候,却不像小人穷的时候,什么无耻的事都肯做了。”事实上,君子往往穷的时候居多,因为他不取不义的财;小人却富的时候居多,因为他不问事理,只要有利可图。
穷交不可耻,只要穷得有志气,有节操,不做可耻的事。然而现在人的观念却是“笑贫不笑娼”,因此,社会上,肉体不为娼,行径却如娼的不知多少,不穷而滥,连小人都不如的更是计其数。
推荐古诗:
答微之咏怀见寄、
送路六侍御入朝、
谒山、
更漏子(金雀钗)、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书扇示门人、
对月寓怀(时逢三五便团圆)、
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
希望(我从山中来)、
江城子(翠蛾羞黛怯人看)
推荐诗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端待举 有很多事情等着要兴办。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病入膏肓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辞劳苦 辞:推托。劳苦:劳累辛苦。不逃避劳累辛苦。形容人不怕吃苦,毅力强。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可限量 限量:限定止境、数量。形容前程远大。
- 不郎不秀 原指不高不下。后比喻不成材。
- 不可逾越 逾:越过。不可能超过或不可能越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