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拓展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念奴娇·赤壁怀古拓展

念奴娇·赤壁怀古拓展

查看念奴娇·赤壁怀古全诗

《核舟记》  苏东坡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逸怀浩气、举首高歌,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为我们开拓了一个新的世界。他借用怀古抒情,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文辞高妙精绝,生动感人,因此《念奴娇·赤壁怀古》不但成为后世广为诵读的文学名篇,而且也成为各类艺术广为表现的内容,涌现了许多艺术精品,《核舟记》就是这样一篇反映“苏轼游赤壁怀古抒情”艺术珍品的著名文章。《核舟记》是由明代作家魏学洢所作,由同时代学者张潮编选到《虞初新志》。《核舟记》生动的描述了一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与黄庭坚、佛印泛舟游赤壁的情景。小核舟只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船舱、小窗、栏杆如真的一般。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文字共计三十四字。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文章语言平实、洗练,生动的表现了历史上苏东坡携好友泛舟游赤壁,面对“大江东去”,“ 遥想公瑾当年”,吟诵“赤壁怀古”那段著名的文学故事。本文使用从两头到中间,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介绍了“核舟”的构件、雕刻和精湛,热情赞扬了中国古代的民间工艺匠人的雕刻艺术和才能.表现了作者对明代艺人王毅精湛工艺的赞美。《核舟记》也从另一个侧面通过精妙的微雕工艺品,向人们直观展现了“赤壁怀古”所营造的“江山如画”那优美意境。然而,由于时代较久远,王毅的《东坡游赤壁》核舟没有实物传世。

  在后来的核舟作品中,《东坡夜游赤壁》历来是雕刻工艺家们常用的题材。至清代,广东的宫廷工艺家陈祖章在学习、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创作《东坡夜游赤壁》核舟,并在技艺、内涵上都有所发展,人物除苏东坡外,有客人、客妇、艄公、书童等7人,个个刻画精致,人物神态自然、宁静、超逸。陈祖章的核舟有一件传世,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成为镇馆之宝。上海文化出版社的《国宝大观》上是这样介绍的:“此舟呈稍深的橘红色,高1.6厘米,长3.4厘米。舟上设备齐全,舱中备有桌椅,并摆着杯盘菜肴,小窗镂空,可开可闭。舟上八人,异彩纷呈,为苏东坡泛舟夜游赤壁故事。舟底镌刻着细字《念奴娇·赤壁怀古》全文,下有“乾隆丁巳五月臣陈祖掌”款。

另一读本  除上述《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外,有另一读法,即:“乱石崩云,惊涛裂岸”。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穿”和“拍”是一组动词,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和力度感,极富冲击力;而“乱石崩云,惊涛裂岸”的“崩”和“裂”,则强调了这种力量所带来的效果:乱石直插云霄,使云霞崩开了;惊涛怒卷江岸,使土石裂碎了,这些明显带有夸张想象的成分。好坏就看读者个人的喜好了。

  “樯橹”和“强虏”,前者字面意义为“舟楫船桨”,后者为“强劲的敌人”。在前一句中,词作者使用了借代的手法,即不直接说出某物,而以与之密切相关的事物来替代的修辞手法。用“樯橹”指代使用“樯橹”的强劲的敌人。

推荐古诗: 急乐世寄蜀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答武陵太守送郭司仓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咏煤炭(凿开混沌得乌金)洗儿(人皆养子望聪明)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

推荐诗句: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爱民如子  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首之心  老年时的壮志。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背井离乡  离开家乡到外地。
  • 笔饱墨酣  笔力饱满,用墨充足。形容诗文酣畅浑厚。
  • 闭口不言  紧闭着嘴,什么也不说。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