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赏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

查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全诗

  此词以两个二、二、二的对句开头,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表现了多层情意。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为什么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后,为什么不去睡觉,而要“挑灯”?“挑”亮了“灯”,为什么不干别的,偏偏抽出宝剑,映着灯光看了又看?……这一连串问题,只要细读全词,就可能作出应有的回答,因而不必说明。“此时无声胜有声”。用什么样的“说明”还能比这无言的动作更有力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呢?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夜景。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喝酒。喝“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翻来覆去,总算睡着了。而刚一入睡,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梦”了些什么,也没有明说,却迅速地换上新的镜头:“梦回吹角连营”。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这号角声,多么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啊!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

  四两句,可以不讲对仗,词人也用了偶句。偶句太多,容易显得呆板;可是在这里恰恰相反。两个对仗极工、而又极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牛肉一吃完,就排成整齐的队伍。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下得多好!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推荐古诗: 春晚咏怀赠皇甫朗之放言五首(赠君一法决狐疑)北青萝谒山彭蠡湖中望庐山薄命司对联(春恨秋悲皆自惹)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虞美人(霸才青兕兵家子)行香子(一叶舟轻)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候)

推荐诗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拔丁抽楔  拔出钉子,抽掉楔子。比喻解除困难。
  • 拔十得五  想选拔十个,结果只选得五个。指选拔人才不容易。
  • 跋山涉水  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 拔山扛鼎  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岁千秋  一百年,一千载。形容岁月漫长,历时很久。
  • 笔饱墨酣  笔力饱满,用墨充足。形容诗文酣畅浑厚。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薄技在身  薄:微小。指自己掌握了微小的技能。
  • 伯道无儿  伯道:邓伯道。旧时对他人无子的叹息。
  • 不安于室  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