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一说为刘禹锡所著,另一说则为早于刘禹锡所著。
“铭”本是古代刻于器具和碑文上用于警戒自己或陈述自己的功德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祭奠祖先与昭申鉴戒。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根据古文体的分类, “铭”是应用文。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题意,即对陋室描述,通过陋室对论语进行歌颂。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破迷开悟,引人入胜,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托物言志,以此阐明作者的隐居生活态度是安贫乐道和人生观的价值。此处陋室是刘禹锡于长庆四年任和州刺史时所建。
选自《全唐文》。室成之后,由书法家柳公权书《陋室铭》写并勒之成碑,树建市旁。后因战乱洗劫,室碑俱毁。现存陋室系清乾隆知州宋思仁重建,1902年岭南金保福补书《陋室铭》碑一方。
推荐古诗:
绝句(江碧鸟逾白)、
古风(丑女来效颦)、
春夜宴席上戏赠裴淄州、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更漏子(金雀钗)、
古薄命妾、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浣溪沙(门外东风雪洒裾)、
己亥杂诗(秋心如海复如潮)
推荐诗句: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鞍前马后 马前马后。指追随左右。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阿毗地狱 阿毗: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间”,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又比喻无法摆脱的极其痛苦的境地。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暗室私心 指在暗中做见不得人的亏心事。同“暗室亏心”。
- 八拜之交 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交:友谊。旧时朋友结为兄弟的关系。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往黑来 比喻变化极大。
- 本末倒置 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补苴罅漏 苴:鞋底的草垫;罅:缝隙。补好裂缝,堵住漏洞。比喻弥补事物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