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及注释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和氏翻译及注释

和氏翻译及注释

查看和氏全诗

译文

  楚人卞和在荆山中得到一块玉璞,捧着进献给楚厉王。厉玉让玉匠鉴定。玉匠说:“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是行骗,就砍掉了他的左脚。到厉王死,武王继位。卞和又捧着那块玉璞去献给武王。武王让玉匠鉴定,玉匠又说:“是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是行骗,就砍掉了他的右脚。武王死,文王登基。卞和就抱着那块玉璞在荆山下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干了,跟着流出的是血。文王听说后,派人去了解他哭的原因,问道:“天下受断足刑的人多了,你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卞和说:“我不是悲伤脚被砍掉,而是悲伤把宝玉称作石头,把忠贞的人称作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文王就让玉匠加工这块玉璞并得到了宝玉,于是命名为“和氏之壁”。

  珍珠宝玉是君主急需的,即使卞和献的玉璞不够完美,也并不构成对君主的损害,但还是在双脚被砍后宝玉才得以论定,鉴定宝玉就是如此的困难。如今君主对于法术,未必像对和氏壁那样急需,还要用来禁止群臣百姓的自私邪恶行为。既然这样,那么法术之士还没被杀戮的原因,只是促成帝王之业的法宝还没进献罢了。君主运用法术,大臣就不能擅权独断,左右近侍就不敢卖弄权势;官府执行法令,游民就得从事农耕,游说之士就得冒着危险去当兵打仗;那么法术就被群臣百姓看成是祸害了。君主不能违背大臣的议论,摆脱黎民百姓的诽谤,单要完全采纳法术之言,那么法术之士即使到死,他们的学说也一定不会被认可。

  从前吴起向楚悼王指出楚国的风气说:“大臣的权势太重,分封的贵族太多。像这样下去,他们就会上逼主而下虐民,这是造成国贫兵弱的途径。不如使分封贵族的子孙到第三代时君主就收回爵禄,取消或减少百官的俸禄,裁减多余的官吏,来供养经过选拔和训练的士兵。”楚悼王施行此法一年就死了,吴起在楚遭到肢解。商君教秦孝公建立什伍组织,设置告密连坐的制度,焚烧诗书,彰明法令,堵塞私人的请托而进用对国家有功的人,约束靠游说做官的人而使农民士兵显贵起来。孝公实行这些主张,君主因此尊贵安稳,国家因此富庶强大。八年后秦孝公死了,商鞅在秦受到车裂。楚国不用吴起变法而削弱混乱,秦国推行商鞅变法而富庶强大。二人的主张已够正确的了,但是肢解吴起,车裂商鞅,又为的什么呢?为的是大臣苦于法令而小民憎恨社会安定吁。当今之世,大臣贪权,小民安于动乱,比秦、楚的坏风气还要严重,而君主义没有楚悼王、秦孝公那样的判断力,那么法术之士又怎能冒吴起、商鞅的危险来阐明自己的法术主张呢?这就是社会混乱而没有霸王的原因。

注释和氏:一作卞和。玉璞:玉含在石中未经剖开理治的称为“璞”。楚山:即荆山,在今湖北省漳县西。厉王:据《史记"楚世家》记载,并无厉王其人,此处有误。玉人:治玉的工匠。相:省视、察看,此处指鉴定。诳(kuang):欺骗。刖(yue):古代的一种酷刑,把脚砍掉。先秦法初犯砍左脚,因左脚不为主要用力者。再犯,砍右脚。刑后做阍人,看大门。薨(hong):诸侯死称为“薨”。泣:一作“泪”。子:你。奚:何,为什么。题:名。贞士:精诚的人。理:治玉。命:名。王:一作“主”。犹:还,仍然。论:评定、赏识之意。其:同“之”字。士民:一般百姓。有道者:指法术之士。(lu):通“戮”。特:只不过,只是。帝王之璞:在此喻指“法术”。近习:宠幸之臣。卖重:卖弄权势之意。浮萌:游民;萌,通“氓”。战陈:战阵。倍:通“背”,违背之意。越:越过,不顾。民萌:老百姓。周乎道言。周:合。道言:法术之言。论:论定,赏识之意。虽:即使。吴起:卫国人,著名军事家,早期法家,曾任楚令尹。《史记"蔡泽列传》中云:“吴起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禁游客之民,精耕战之士。……功已成矣,而卒枝解。”封君:受封邑称君号的人。:同“逼”,逼迫、威胁之意。爵:爵位。禄:俸禄。秩:官职的品级。损:减少。枝官:闲冗官员。奉:养。选练之士:经过选拨和训练的人。期年:一年。枝解:同“肢解”,古代分解四肢的一种酷刑。商君:商鞅(?-公元前338),早期法家,卫国人,曾辅助秦孝公变法,卓有成效;孝公死后被杀,现存有《商君书》。连什伍:把百姓组织起来,五家为一伍,二伍为一什,互相监督;类似后世的保甲之法。设告坐之过:使什伍互相监视,一家犯法,其余九家均要揭发,如隐瞒不报,则十家同罪(连坐)。告:告发。过:责。燔(fan):烧。塞:杜绝。私门:豪门个人。请:请托。遂:进,登进,登进有功于公家的人。劳:功劳。游宦之民:不守本业钻营求官的人。显:显扬,给予荣誉。八年而薨:商鞅变法施行八年而秦孝公卒。孝公三年商鞅变法,孝公二十四年孝公死后商鞅被杀,此作八年,疑有错误。车裂:古代以车拖裂人体的一种酷刑。削乱:地削政乱。削:被割削。当:适当,正确。苦法:以实行法制为苦。细民:小民,指平民。贪重:贪权。安乱:安于混乱。听:听从。蒙:蒙受,冒着。霸王:霸主。

推荐古诗: 寄韩谏议注登仙东鲁门泛舟二首(其一)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田园作酬乐天频梦微之行香子(天与秋光)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七律二首(绿水青山枉自多)

推荐诗句: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阿狗阿猫  旧时人们常用的小名。引申为任何轻贱的,不值得重视的人或著作。
  • 矮人看戏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拨云见日  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 波涛汹涌  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毛之地  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
  • 百媚千娇  媚、娇:美好。形容女子姿态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