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桥修禊,为清康熙年间王渔洋开了先河。王渔洋原名王士禛,别号渔洋山人,原籍山东诸诚,自幼聪明好学,精金石篆刻,22岁考中进士。顺治十七年(1660年),26岁的王渔洋被任命为扬州府推官,可谓少年得志、春风得意。王渔洋来扬州之前,其实对扬州并不陌生。他的祖父王象晋曾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在扬州任职兵备副使,可见王家与扬州之缘分不浅。
在扬州任职五年,王渔洋写下了很多诗词和游记。康熙元年(1662年),与张养重、邱象随、陈允衡、陈维崧等修禊红桥,王渔洋作《浣溪沙》,编有《红桥唱和集》。康熙三年(1664年)春,又与诸名士修禊红桥,赋《冶春绝句》,其中“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一首,唱和者甚众,一时形成“江楼齐唱冶春词”的繁荣盛况。诗人的红桥修禊,使得冶春社和红桥成为文化胜地。据《扬州画舫录》记载:“贻上司理扬州,日与诸名士游宴,于是过广陵者多问红桥矣。”冶春和红桥,因王渔洋的诗文蜚声文坛,扬州,也因王渔洋的红桥修禊而成为清初士大夫的向往之地。
正是这些诗词作品的广泛流传,使王渔洋在诗坛和官场名声鹊起,成为清朝文坛的一代宗师。他的诗文风格清新平淡,摒弃了凄清愁怨的格调,对当时和后代都有很大影响。扬州这块沃土,滋养了王渔洋,而王渔洋又为扬州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诗风流韵,三百余载,当年王渔洋所题《冶春绝句》二十首,不只独步当时,至今仍被人所传唱。
推荐古诗:
送杨山人归嵩山、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无题(八岁偷照镜)、
木兰柴、
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河满子(见说岷峨凄怆)、
蝶恋花(六月天兵征腐恶)、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
洞仙歌(输赢成败)
推荐诗句: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拔树寻根 比喻追究到底。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备而不用 准备好了,以备急用,眼下暂存不用。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跛鳖千里 跛脚的鳖只要半步也不停留,也能走千里。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很差,也能成功。
- 补过拾遗 拾遗:纠正帝王的过失。填补、纠正帝王的过失。也指匡正、改掉自己的过失、缺点。
- 不吃烟火食 烟火食:熟食。道教以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旧时用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一般。
- 不得其所 原指未得善终,后指没有得到适当的安顿。也指不能达到目的。
- 不合时宜 时宜:当时的需要和潮流。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