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与东衡这片土地的姻缘,主要发生在两个时期。
第一次是在南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蒙古铁骑先锋部队由大将伯颜率领,驻马湖州,虎视临安。为避战乱,21岁的赵孟頫,因为大母李氏乃德清人士,仓皇南逃之德清境内,几经周折,于当年冬天在德清县千秋乡东衡这个偏僻的乡村安顿下来,前后度过约11年的时光,一直到1286年春北上大都步入仕途生涯。
第二次发生在元贞元年(1295),此时的赵孟頫已入仕元朝九年,官居从四品。因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实录》,赵孟頫乃被召回京城。可是元廷内部矛盾重重,赵孟頫借病乞归,于当年夏秋之交得准返回阔别十年的故里。这次呆了四年。两个时期相加,长达15年之久。
延佑五年(1318),管夫人脚气病复发,经赵孟頫多次请求,次年四月,方得准送夫人南归。五月中旬,途经山东临清,管夫人病逝舟中。赵孟頫悲痛万分,相濡以沫的管夫人撒手西去,给了赵孟頫很大的打击,他对官场的虚名,也因此彻底看破。晚年由于丧偶,长途跋涉,操理丧事,赵孟頫的健康状况急剧下降。倾心于佛、道之旨,以书写经文为乐,并写下许多书画作品和题跋。他认为“人谁无死,如空华然”,因而在平淡中度过光阴。英宗至治二年(1322)六月,他逝于吴兴。临死前还观书作字,谈笑如常。享年六十九岁。
推荐古诗: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杨柳枝(依依袅袅复青青)、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送路六侍御入朝、
夔州歌十绝句(其一)、
题菊花、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长相思(一重山)、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推荐诗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昂然自得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指大模大样,满不在乎的样子。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北面称臣 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指臣服于人。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博士买驴 博士:古时官名。博士买了一头驴子,写了三纸契约,没有一个“驴”字。讥讽写文章长篇累牍而说不到点子上。
- 博古通今 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 博学多才 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