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解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赵世家解析

赵世家解析

查看赵世家全诗

  在《史记》三十世家中《赵世家》是颇具特色的一篇。全文洋洋万言,如长江大河,波澜起伏,精彩片断时有所见。其叙事之生动,人物之逼真,章法之多变,剪裁之精妙,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件大事,其一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其二是关于赵氏孤儿的故事。

  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根据赵国的国情,大胆提出了胡服骑射的主张。实行这一主张,就要改变传统习俗,因而遭到来自各方面的反对,阻力重重,举步维艰。但武灵王对旧的习惯势力毫不妥协,他力排众议,接连与贵族及大臣进行激烈的论辩,终于使反对者理屈辞穷,不得不同意他的主张。司马迁对武灵王力排众议的记述是颇为详尽的,因为在反复论辩中,这位改革家的远见卓识及其勇气和魄力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当然,作者也记述了胡服骑射使赵国迅速强大的功效。我们从历史上已经看到,胡服骑射之功绝不仅仅局限在赵国,这一移风易俗的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多方面的。司马迁虽然还来不及完全看到这些影响,但他却以敏锐的眼光看到了武灵王的革新措施及不寻常,因而给以充分的肯定。这也正是这位伟大史学家的卓越之处。

  赵氏孤儿的故事由于戏曲和小说的传播,早已为人熟知。但最早记述这一故事的正是这篇《赵世家》。司马迁通过这个故事歌颂了正义,鞭笞了邪恶,并揭示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真理。故事情节曲折,惊心动魄;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程婴的忍辱负重,公孙杵臼的慷慨牺牲,屠岸贾的奸邪残暴,无不跃然纸上。但这个故事从唐代以来就不断地受到批评,学者们纷纷指责它并非信史,有人还作了很细致的考证。如果仅从史学角度而论,这种批评不无道理。但《史记》不仅仅是一部史书,也是一部文学杰作。故事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和重要情节可能是作者虚构,或者是出自民间的传闻。以虚构或传闻为史实固然不合史法,但从文学角度而言,恰是很好的创作。如从根本精神来说,这个故事也并不违背历史的真实。元代作家纪君祥据此创作的《赵氏孤儿》杂剧,被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誉为“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试想,如果没有司马迁关于赵氏孤儿的记述,纪君祥怎么可能创作出这部杰出的杂剧来呢!

  篇中有几处梦卜的记述。梦卜就是据梦境预卜后事,这种迷信思想应予批判。不过史书中记梦卜等迷信活动并不始于司马迁,《左传》里就有不少这类记载,司马迁还不可能完全摆脱这种影响,这是时代的局限。

推荐古诗: 读张籍古乐府列女操寒月吟(夜起数山川)满庭芳(三十三年)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留春令(采莲舟上)寄别李德远(李侯不恨世卖友)庆元宵三日寻李九庄(雨歇杨林东渡头)七夕宴悬圃二首(长安城中月如练)

推荐诗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安堵乐业  安堵:相安,安定。犹言安居乐业。
  • 黯然神伤  指心神悲沮的样子。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拔来报往  报:通“赴”,迅速。很快地来,很快地去。形容频繁地奔来奔去。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了千当  比喻妥贴,有着落。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比肩并起  比:并。肩并肩地一齐起来。比喻同时相随而起。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痴不聋  人不傻,耳朵也不聋。常与“不成姑公”连用,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 不吝珠玉  吝:舍不得。不要舍不得好的东西。恳切希望别人给予指教的谦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