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送别赏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送别 赏析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送别

作者:王维 朝代:南北朝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送别译文

秦昭王在百姓得到休养生息、兵器车辆得到修治之后,又想进攻赵国。武安君说:“不可以进攻赵国。”秦王说:“前年国库空虚百姓受饥,您不考虑百姓的负担能力,要求增调军粮消灭赵国。如今寡人休...查看全部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送别译文及注释

政治清明时代绝无隐者存在,为朝政服务有才者纷纷出来。连你这个像谢安的山林隐者,也不再效法伯夷叔齐去采薇。你应试落弟不能待诏金马门,那是命运不济谁说吾道不对?去年寒食时节你正经过...查看全部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送别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此诗围绕送友还乡,层层深入,娓娓道来。诗人对綦毋潜参加科举考试落第一事反复地进行慰勉,鼓励友人不要灰心懊丧,落第只是暂时的失意,要相信世上还会有知音,如今政治清明,...查看全部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送别讲解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对参加科举考试落第的綦毋潜予以慰勉、鼓励。开头四句言当今正是太平盛世,人们不再隐居,而是纷纷出山应考,走向仕途。“圣代”一词充满了对李唐王朝的由衷信赖和希望。“...查看全部

推荐古诗: 废琴题乌江亭别薛华山居即事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己深)诉衷情(夜来沈醉卸妆迟)忆秦娥(临高阁)浣溪沙(菊暗荷枯一夜霜)己亥杂诗(一百八下西溪钟)浪淘沙(大雨落幽燕)

推荐诗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推荐游戏: 【田家秋作苦】的下一句是什么【簪缨怪我情何薄】的下一句是什么【筹插红螺碗】的下一句是什么【谁道小郎抛小妇】的下一句是什么【【竹枝】 竹枝苦怨怨何人】的下一句是什么【白水绕东城】的上一句是什么【[4] 疑是银河落九天】的上一句是什么【忽复乘舟梦日边】的上一句是什么【随风波兮去无还】的上一句是什么【云栈萦纡登剑阁】的上一句是什么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兵无常势  常:不变;势:形势。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用以说明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
  • 博硕肥腯  博硕:形状大;腯:音‘途’,肥壮。指六畜肥壮。
  • 不甘示弱  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百里之才  百里:方圆百里之地。指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后称才能平常的人。
  • 泛萍浮梗  浮动在水面的萍草和树根。比喻踪迹漂泊不定。
  • 盎盂相敲  比喻一家人争吵。
  • 抱不平  遇见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弱小的一方。
  • 安乐窝  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