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及注释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苜蓿翻译及注释

苜蓿翻译及注释

查看苜蓿全诗

译文

  《齐民要术》:苜蓿适宜种在耕熟的好地上。七月间下种。作畦、下种、浇水的方法,完全和种韭菜的方法一样。也是每剪一次,要上一次粪;用铁耙把土耧松,然后再浇水。一年收刈三次。留种子的话,刈过一次便不要再刈了。开春后,既可以生食,做汤羹更加香美。长大以后,可用来喂马,马特别喜欢吃。这种植物可以长生不衰,种植的人,只需种上一次,便可年年收割。城市近郊,适宜种植。

  崔寔说:“七月、八月,可以种苜蓿。”

  《四时类要》:苜蓿,若不采用畦种法时,便和麦子混在一起种也无妨碍。

  放火烧苜蓿,应当在十二月放火烧毕。每隔两年,把垄外的蔓延根耕断一次,(苜蓿)便会生长不衰。凡是在春天吃苜蓿或者作干菜,都是极有益于人的。

注释

  ①苜蓿:豆科,多年生草本。有黄花苜蓿和紫花苜蓿两种,这里所讲的皆为紫花苜蓿。旧日陕西各地栽植甚广,近年来渐渐绝迹。

  ②引自《齐民要术·种苜蓿第二十九》。

  ③转引自《齐民要术》。石声汉辑本《四民月令校注》,据隋杜台卿撰《玉烛宝典》,仅“七月”有种“苜蓿”,“八月”则无记载。

  ④见《四时纂要》“八月”篇。

  ⑤此法陕西农民颇习用。苜蓿初生苗至柔弱,冬季得麦苗保护,生长较旺盛。第二年刈麦时,将苜蓿苗留于田中,自会生长繁茂。

  ⑥烧苜蓿之地:此句较《四时纂要》有改动。《四时纂要》原用“烧苜蓿”作标题。“之地”原作“苜蓿之地”属下读。

  ⑦苜蓿富含蛋白质,春天的嫩芽作蔬食味极鲜美,农民常采回家当蔬菜卖。但早春过后,即不中食用。

推荐古诗: 秋夕谒山栾家濑戏题磐石相思绝句(生当作人杰)正气歌并序(天地有正气)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水调歌头(才饮长沙水)狼星四首(爝火犹争焰)

推荐诗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按兵不举  犹按兵不动。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拔地摇山  翻动大地,摇撼山岳。形容声势极大。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白虹贯日  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古人认为人间有不平凡的事,就会引起这种天象的变化。实际上这不是虹而是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辞莫辩  用任何话语都无法辩白。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补天柱地  修补天,支撑地。比喻伟大的功勋。
  • 不白之冤  白:搞清楚。没有得到辩白或洗刷的冤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