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例证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文启例证

文启例证

查看文启全诗

  本篇的中心思想就是要使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实行“无为而治”。汉初“文景之治”的出现,就是运用这一思想的结果。

  秦王朝的残酷统治,几乎耗尽了民众的脂膏,接着又是长达七年遍及中原大地的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田园遭践踏,庐舍被焚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哭泣之声未绝,伤夷者未起”。经济残破,人口锐减,人民贫穷到了极点,封建国家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困难。“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刘邦及其文臣武将,大多出身于社会下层,对民众的疾苦,有着较深切的感受。他们作为农民军的领袖,转战南北,亲眼目睹了强大一时的秦王朝土崩瓦解的全过程,对秦朝灭亡有着极深的感触。因此,在汉朝建立后,调整统治政策,选取黄老思想作为统治思想。曹参任齐相时,“其治要用黄老术”,“大称贤相”。萧何死后,曹参继任汉朝相国,在全国提倡黄老之学。汉文帝、汉景帝等人,都笃信黄老之术,使汉初六十多年形成了在黄老思想指导下的黄老政治。其核心内容是轻摇、薄赋、节俭、省刑,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汉初两次下令免奴婢为庶人,使相当数量的奴婢获得自由。刘邦还下达了“故秦苑囿园池,令民得田之”和“复故爵田宅”的诏令,增加了劳动力,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汉初赋税和徭役同秦朝比,减轻了许多。从高帝到文、景,田租、口赋、算赋逐年减轻,甚至有时全部免掉。汉初的摇役,

  规模小,又有节制,从不超期,从而给劳动人民提供了较充足的劳动时间,对社会的安定也起了重要作用。废除秦朝的严刑苛法,劝课农桑,文帝多次指出农为“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道民之路,在于务农”,因此多次下诏劝课农桑。同时,文、景等皇帝以身作则,大力提倡节俭之风,认为“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

  汉初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政策,使社会经济很快走上了复苏之路。“孝惠、高后之间,衣食滋殖”,“及孝文即位,躬修玄默,劝趣农桑,减省租赋。而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惩恶亡秦之政,议论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吏安其官,民乐其业,蓄积岁增,户口寝室。风流笃厚,禁网疏阔”,出现了一派和平安宁兴旺的景象。

推荐古诗: 浑河中岁暮归南山山居即事离思五首其四御街行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中秋对月有怀(未卜三生愿)己亥杂诗(秋心如海复如潮)念奴娇(凭高眺远)

推荐诗句: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玉屏风冷愁人醉烂漫、梅花翠云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奔走钻营  到处奔波,削尖脑袋谋求私利。
  • 必里迟离  阴历九月九日。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卜夜卜昼  卜:占卜。形容夜以继日地宴乐无度。
  • 不二法门  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 不敢旁骛  形容全力做一件事,不敢分心到别的事里面去。
  • 不关紧要  紧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
  • 不堪言状  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