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注释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注释

注释

查看全诗

①龙兴寺:在唐忠州(今四川忠县)。少陵先生:杜甫。杜甫曾在长安西南的少陵住过,自称少陵野老。唐代宗永泰元年 (765)五月,杜甫离开成都,沿江东下,入秋抵忠州,曾在龙兴寺住了大的两个月。淳熙五年(1178)正月,宋孝宗召陆游东归。这首诗是他四月间路过忠州时写的。②中原:黄河流域中下游的泛称。草草:匆忙貌。承平:本意为对已往治平之世的承继,后来以指太平。③戍:边境上的城堡。戍火,即烽火,古代边防上的报警装置。胡尘:胡兵入侵时扬起的灰尘。 两京:唐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7),安禄山在范阳(今北京大肖)叛变, 攻陷了洛阳,次年又陷长安。安禄山本是杂种胡人,所率部队又为契丹、奚、突厥等族,故称其叛变为胡尘。④扈跸(音毕):随从皇帝车驾。跸本指帝王出行时禁止行人,清除道路。老臣:指杜甫。安禄山陷长安后,玄宗逃往四川,太子在甘肃即位,史称肃宗。至德二年 (757),杜甫由长安奔赴凤翔谒肃宗,并随驾回返长安。后又因救房琯事弃官西走,辗转流离,在忠州时已五十四岁,而陆游写此诗时,也是五十四岁,可谓巧合。身万里:指杜甫身在忠州,距长安很远,不是实数。⑤陆游原注:“以少陵诗考之,盖以秋冬闲寓此州也。寺门闻江声甚壮。”与军事活动,但恢复大业迄无所成,终于奉诏东归了。他经过平生敬爱的、一生都作为学习榜样的杜甫的遗迹,想到自己和他们类似的命运,不禁感慨万分。这是他此行所写这类诗中的一首,此诗从空间着想,与同时所作是另一首《楚城》从时间着想,略有不同。

推荐古诗: 岁暮归南山早寒有怀洛阳女儿行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邻儿半夜哭(邻儿半夜哭)南乡子(寒雀满疏篱)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西江月(点点楼头细雨)塞下曲(玉帛朝回望帝乡)赠婢(公子王孙逐后尘)

推荐诗句: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闻不如一见  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博闻辩言  博:多。闻:传闻。辩言:巧言。形容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言论。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知丁董  比喻不懂事,缺乏知识。
  • 布帆无恙  比喻旅途平安。
  • 步线行针  比喻周密布置。
  • 百喙难辩  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纵有众多百口也很难辩解。同“百口莫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