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及注释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翻译及注释

翻译及注释

查看全诗

其一译文一步步登上北邙山山坡,远远望见洛阳四周群山。洛阳城显得多么的寂寞,昔日的宫室全都被烧焚。随处可见的是残垣断壁,荆棘高高仿佛上与天齐。再也寻不见旧时的老人,看到的尽是些小伙少年。踏足地面觅不出条路径,荒芜了的土地谁来耕田!游子已经多年没有归来,再也认不得交错的陌阡。原野是何等的萧条,千里地见不到人烟。想起平日一道生活的人,伤心哽咽竟无片语只言。

其二译文太平的盛世百年难见,欢乐的聚会不可常逢天地之悠悠无穷无尽,人生之寿命短如晨霜愿我的好友诸事顺利,平安抵达邺城的北方亲密的友人聚首相送,设宴饯行在名都洛阳难道是酒宴不够丰盛?是宾客觥酬不够欢畅情谊越深则离别越苦,怎能不使我心愧难当?此去的山川既阻且长,离别时匆匆会面更难我多希望化成比翼鸟,与你们展翅一同飞翔

其一注释①北邙:山名,在洛阳东北。阪(bǎn),同“坂”,山坡。②宫室句: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挟汉献帝迁都长安,把洛阳的宗庙宫室全部焚毁。③顿:塌坏。擗(pǐ“匹”音):分裂。④参天,上高至天。荆棘参天,形容十分荒凉。⑤耆(qí):六十岁以上的人。耆老,犹言德高之老年人。⑥畴:田亩。田:动词,耕种。⑦念我句:这句是代久不归的游子(即应氏)设词,应氏曾居家于洛阳。平常居,一作“平生亲”。

其二注释① 清时:太平之时,黄河变清,叫清时。 ②嘉会:欢会。③终极:穷尽。④嬿婉:欢乐。⑤我友:指应氏。之:去,往。朔方:北方,指邺之冀州。⑥亲昵:朋友。河阳:孟津渡,在河南省孟县南。⑦中馈:酒食。这句说:难道是预备的酒食不够吗?是因为在此离别之际,饮一千杯酒都还觉得不够罢了。⑧爱至句:犹言朋友之间情谊越深,离别时的悲苦就越深。⑨别促句:离别的时间过得很快,再见面却遥遥无期。⑩翮(hé):鸟翎的茎,代指鸟的翅膀。施翮:展翅。

推荐古诗: 放言五首谒山送朱大入秦登科后终南别业点绛唇(蹴罢秋千)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水龙吟(燕云十八飞骑)虞姬墓(帐下佳人拭泪痕)度浮桥至南台(客中多病废登临)

推荐诗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昂首阔步  昂:仰,高抬。抬起头迈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矮子观场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拔来报往  报:通“赴”,迅速。很快地来,很快地去。形容频繁地奔来奔去。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弊丛生  百:形容多;弊:弊端,害处。各种弊害都产生出来了。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必里迟离  阴历九月九日。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髀肉复生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