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胀论翻译

胀论翻译

查看胀论全诗

  黄帝问:脉象反应在寸口,什么脉象是胀病呢?

  岐伯说:其脉象大、坚强且涩滞的,就是胀病。

  黄帝问:凭什么来了解是脏胀还是腑胀呢?

  岐伯说:阴脉表明是脏胀,阳脉表明是腑胀。

  黄帝问:气的运行不畅使人生胀病,病是在血脉之中呢,还是在脏腑之内呢?

  岐伯说:血脉、脏、腑三者之中都可存留,但三者都不是胀病的发病之所。

  黄帝说:我想要了解胀病的发病之所。

  岐伯说:胀病都发生在脏腑之外,向内排挤脏腑,向外扩充胸胁,使表皮发胀,所以命名叫胀。

  黄帝说:脏腑在胸胁和腹腔之内,就象禁秘器藏在匣柜中,各有各的位置,有的脏腑异名而同在一个部位。那么,在同一部位之中,它们的功能却各不相同,我想了解其中的道理。

  岐伯说:(人体好比是一座城),胸腔、腹腔是脏腑外围城郭;膻中是起主宰作用的心的宫城;胃是贮存食物的太仓;咽喉、小肠是输入输出的通道;人体的五窍是街上的门户;廉泉穴、玉英穴是津液的出道。所以,五脏六腑,各有各的边界,它们发病也各有不同的反应。营气顺脉而行引发的胀病是脉胀,卫气与经脉并行于分肉间引发的胀病是肤胀。针治时,取三里穴,用泻法,患病时日少的可以针泻一次,得病时间长的可针泻三次。不论胀病是虚症还是实症,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迅速采用泻法。

  黄帝说:我想要了解胀病的症状。

  岐伯说;心胀的症状是心烦气短,睡卧不安。肺胀的症状是体虚,胸满,气喘咳嗽。肝胀的症状是胁下胀满、疼痛,连及小腹也疼痛。脾胀的症状是常常呃逆,四肢不安,全身肿胀沉重而穿不上衣服,睡卧不安。肾胀的症状是腹部胀满,牵引背部不舒服,腰髀部疼痛。六腑胀的症状分别是:胃胀的症状,腹中胀满,胃脘疼痛,鼻子总闻到焦味,妨碍饮食,大便困难。大肠胀的症状是肠鸣且疼痛,一受寒,就会发生完谷不化的飧泄。小肠胀的症状是小腹胀满,连及整个腹部疼痛。膀胱胀的症状是少腹胀,小便不通。三焦胀的症状是气充满皮肤而肿胀,用手按感觉空而不坚。胆胀的症状是胁下疼痛、发胀,口苦,经常叹气。以上这些胀病,治疗的原理都一样,只要清楚地了解气行的顺逆与胀病的关系,针刺的道理不出错就行了。如果虚症用泻法,实症用补法,就会使神气离散,导致邪气侵入,正气消弱,真气不能安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由粗陋的医生所致败的,称为夭命。如果虚症用补法,实症用泻法,就会使神气安藏,正气充塞人身孔穴,达到此种效果可称为好医生。

  黄帝问:胀病是从哪里产生的?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岐伯说:卫气在身体里,一般情况下与经脉并行于分肉之间,运行有顺有逆,阴阳合谐,这样才能与自然界协调,使五脏之气正常交替,四季之气循序运转,五谷入体后被很好地消化成精华以养人。然而,如果厥逆之气在下,营卫之气运行迟滞,寒气上逆,真气邪气互相纠缠,真、邪两气相搏,就会生成胀病。

  黄帝说:讲得对。怎么解决对胀病真情的疑惑呢?

  岐伯说:综合观察胀病的真实情况,从经脉、脏、腑三者反应的症状中,可得到胀病的真实情况。

  黄帝说:对。

  黄帝问岐伯说:本篇前面讲治胀病不问虚实,取得疗效的关键在于迅速采用泻法,得病时日少的刺泻一次,得病时间长的刺泻三次,但现有刺泻三次而胀不消退的情况,治疗的失误在哪里呢?

  岐伯回答说:这里所说的刺泻是指刺到皮下肉上之膜,而且要刺中发胀的气穴。如果刺不中发胀的气穴,就会使胀气内闭不出。如果刺不到皮下肉上之膜,就会使经气不行。如果针刺不中皮下肉上之膜而仅刺入分肉之间,就会导致卫气乱行,阴阳相争。治疗胀病,应当速泻而没有采用泻法,胀气就不会消退。三次刺泻而胀气不泻,就一定要改变穴位针刺,直到胀气消退为止。如果胀气不消,再重新开始针刺,这样可保证治愈,怎么会有危重的病情呢?治疗胀病,一定要仔细观察胀病的症状,应当泻的就采用泻法,应当补的就采用补法,就如同鼓应槌而响一样,哪里还会有胀不消退的道理呢?

推荐古诗: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二)青玉案(梵宫百尺同云护)栾家濑田园乐七首(桃红复含宿雨)行香子(天与秋光)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春日词(春云阴阴雪欲落)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念奴娇(水天空阔)满庭芳(蜗角虚名)

推荐诗句: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莫莫高山深谷逶迤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本末倒置  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戎相见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吃烟火食  烟火食:熟食。道教以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旧时用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一般。
  • 不痴不聋  人不傻,耳朵也不聋。常与“不成姑公”连用,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留余地  不留一点空余的地方。多形容言语、行动没有留下可回旋的余地。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